摘要:钱朝南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方向: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肿瘤转移,肿瘤动物模型
摘要:卵巢癌是妇科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居首位,关于卵巢癌的临床研究一直是近几年国际肿瘤\r\n研究的热点。目前,卵巢癌的诊治主要参考NCCN 制订的《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已有2012 年第二版的更\r\n新。本文主要对近两年国际和国内在卵巢癌的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化疗用药和遗传突变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相关\r\n临床研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人类多种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在受体和结合蛋白的介导下,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靶器官,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IGF-1R 是一种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其TK 区的C 末端多位点酪氨酸与肿瘤细胞的发生、迁徙、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摘要: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新技术,已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首选方法之一。本文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发展、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式、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
摘要:E-钙粘蛋白是一类细胞表面糖蛋白,在细胞- 细胞间粘附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组织结构的维持。研\r\n究表明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既往研究认为E- 钙粘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然而最近研究表明E- 钙粘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提示E- 钙粘蛋白不仅有抑癌作用,还具有促癌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体外药敏实验ATP 生物荧光法(ATP-TCA)在筛选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药物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ATP-TCA 法体外检测84 例鼻咽癌活检组织对8 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组织标本的可评估率为100.0%。PXT 最敏感,体外有效率为50.00%,其次为 DDP( 35.45%)、5-Fu( 31.25%)、NVB(23.53%)、HCT(10.53%)、MTX(10.53%)、VP-16(7.69%)、THP(5.00%)。化疗药物对鼻咽癌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
摘要:目的 探讨MMP-9,CD105 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MMP-9,CD105 在53 例胰腺癌组织(实验组)及10 例正常胰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MP-9 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MMP-9 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胰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CD105 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其MVD 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胰腺癌组织中MMP-9 的表达与MVD 呈正相关(P<0.05)。
摘要:目的 研究齐墩果酸(Oleanic acid,OA)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PI3K、Akt 表达的影响。方法 OA作用HL-60细胞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 法检测HL-60细胞PI3K、Akt的mRNA表达。结果 OA作用于HL-60细胞后,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出现凋亡小体,且PI3K、Akt的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OA可抑制HL-60 细胞增殖,这可能与其下调HL-60细胞中PI3K、Akt的表达有关。
摘要:目的 探讨MMP-1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MP-13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MMP-1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7.4%(48/6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1%(5/62)(P<0.05);晚期(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MP-1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94.7%(18/19),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甲状腺癌患者的77.4%(48/62)(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MMP-13 的高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摘要: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5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替莫唑胺治疗,治疗组给予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治疗后,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有效率(RR)分别为37%和2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8%和6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30.8%和1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DCR分别为65.4%和37.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疗效较单用替莫唑胺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方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A组采用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第1~7天给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的治疗方案,治疗B组采用化疗前给予神经营养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再行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第1~7天给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及治疗方案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类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神经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降低奥沙利铂的用药剂量以及加用葡萄糖酸钙和神经营养液等预防用药,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h2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采用人参皂甙Rh2联合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9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3年生存率(73.53%)、局部复发率(5.88%)和远处转移率(2.94%)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61.76%、8.82%和8.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摘要: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放疗所致肺癌患者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变化、心脏炎性反应的发生率、心脏主要不良症状以及放疗完成率。结果 观察组心脏炎性反应的发生率和心电图异常的总发生率、心脏主要不良症状如胸闷、胸痛及心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放疗完成率为100.0%和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注射液可有效地预防放疗所致肺癌患者的心脏损伤,有利于放疗的顺利完成。
摘要: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培美曲塞组与多西他赛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22.92%和17.0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2.08%和46.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P<0.01)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6 例食管癌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手术联合辅助性放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7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71%(P<0.05)。试验组转移复发率为1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6%(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较好,远期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热敏灸预防化疗致恶性肿瘤患者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在我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标准方案化疗,观察组加用热敏灸及热敏灸护理干预,对照组口服鲨肝醇、利血生,常规化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抑制,同时采取准确定位、规范操作、充分治疗、及时观察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提高护理干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95.5%(42/44)和81.8%(36/44),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疼痛,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总结高龄胃癌手术后胃瘫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2年5月收治的1例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龄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给予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液的类型、调节肠内营养液的浓度、速度、输注时的体位变化等护理。结果 经综合治疗和积极营养支持20天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肠内营养液安全、可靠、价廉,且有利于维持内环境及水电解质的平衡,合理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措施。
摘要:目的 调查我院麻醉性癌性止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012年麻醉处方15 673张,对麻醉药品的品种、用药数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性癌性止痛药用量逐年增加,吗啡缓释片的用量上升尤为明显,其DDDs三年均排名第一,可待因弱阿片类止痛药用量逐年减少,哌替啶用量大幅度下降,吗啡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 我院麻醉性癌性止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医院还需要继续加强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培训及处方管理。
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法进行优化和检测。结果 干扰试验证明,按拟定方法检验,供试品没有干扰;所检测的3批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均符合规定。结论 所建立的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摘要:患者于2013 年1 月10 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右侧下颌疼痛就诊,查血常规异常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后完善骨髓检查提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改良VD 方案化疗后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立即停止化疗并给予纠正肠梗阻的措施,但最终治疗无效,患者死亡,本文拟探讨长春新碱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摘要: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lncRNAs表达研究探索lncRNAs 是否有可能与肺鳞癌的形成相关。我们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集了16例肺鳞癌手术病人的肺癌及癌旁组织并保存于液氮中,采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总RNA,反转录成cDNA,体外转录合成cRNA,使用RNA纯化柱纯化cRNA,以cRNA为模板,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荧光标记反转录产物,最后进行Agilent human 4×180 K 芯片杂交。
摘要: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片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46例既往接受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片进行生物靶向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本日访问次数 您是第位访问者
肿瘤药学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