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胃瘫方烫熨结合脐灸促进胃部肿瘤术后胃瘫恢复的效果观察  PDF

  • 颜晔
  • 曾进浩
三亚市中医院,海南 三亚,572000

中图分类号: R735.2

最近更新:2023-03-10

DOI:10.3969/j.issn.2095-1264.2023.01.17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治疗胃部肿瘤术后胃肌轻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我院符合标准的102例胃部肿瘤术后胃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疗法,观察组增加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方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促胃液素水平、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得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

①两组胃瘫患者治疗前的促胃液素水平及胃液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促胃液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排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胃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胃管拔除时间与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拟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可改善胃部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胃瘫恢复效果,促进促胃液素分泌,提高临床疗效。

前言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一种手术后激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造成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中胃部肿瘤术后发生率更高,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常见类型。胃瘫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饱腹感等,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

1-4。依据PGS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纳入“胃反”“呕吐”“痞满”等疾病范畴,认为其因胃部肿瘤术后患者气血损伤、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发生,治疗应以健脾和胃降逆为主。由于PGS患者已经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采取中药汤剂口服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且部分患者对中药药味十分敏感,口服可导致其产生恶心5。烫熨疗法作为一种外治手段,能够通过药物蒸汽刺激皮肤表层经络,从而疏通经络,调理气6。脐灸法的应用已有较长时间,在胃肠功能紊乱类疾病的治疗中常取得满意效7。本研究应用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对胃肠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102例胃部肿瘤术后胃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部肿瘤手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②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③患者年龄在18~79岁之间;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机械性梗阻、切口感染等情况;②患者近期(3个月)内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胆碱类药物使用史;③患者合并癫痫、焦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情况;④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脱落标准: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死亡、自动退出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诊断标

8:①患者经一项或者多项检查提示无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②患者胃部引流量>800 mL且时间超过10 d;③患者无明显水液、电解质与酸碱失衡;④患者无可引起PGS的相关基础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⑤患者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

1.2 分组与治疗方法

1.2.1 分组方法

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入院后采取投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归于对照组,反面归于观察组,当一组达到平均人数51例后,余下患者均纳入另一组,分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药物过敏而退出研究,最终纳入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表1)。

表1  两组胃瘫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baseline data of patients with gastropare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性别(男/女)年龄/岁胃瘫病程/dBMI/(kg·m-2手术方式
Billroth ⅠBillroth Ⅱ
观察组(n=51) 26/24 56.59±11.25 1.98±0.54 21.69±1.56 32(64.00%) 18(36.00%)
对照组(n=50) 28/23 57.06±12.34 1.95±0.63 21.72±1.59 31(60.78%) 20(39.22%)
χ²/t 0.086 0.200 0.257 0.096 0.111
P 0.770 0.421 0.399 0.462 0.739

1.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禁食,胃肠减压,提供肠外营养,维持水液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胃管注入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20 mg/次,3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具体方案如下。

①胃瘫方烫熨法:将茯苓、大黄、厚朴、枳实、干姜、黄芪各等份装入30 cm×45 cm的棉质布袋中,封闭袋口,置陶瓷锅中浸泡6 h,武火煮6 min挥发浊气后文火煮沸1 h,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至半干(不滴水为宜)。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将输液架移至病床中间,使用细绳分别系于药包四角,然后将细绳分别挂于输液架4个挂钩处,使药包与患者腹部保持10 cm左右的距离,使用烤灯照射药包正上方以维持药包温度。将透明薄膜裁剪成2个合适长度与宽度的长方形,交叉盖于药包之上,薄膜垂端接触床面及患者身体,以保证热气可充分熏蒸患者腹部。覆好塑料薄膜后将身体其余部位进行遮盖保暖,避免受凉。40 min/次,1次/天,1周为1个疗程。

②隔药脐灸法:将上述药物等份磨粉,使用300目筛网过筛后与黄酒调成糊状,制作成直径2 cm的药饼,同时使用面粉制作一可环绕药饼的面圈,将药包直径扩大到5 cm,将药饼直接放于患者肚脐处(神阙穴位置)。使用艾塔模具制作底面直径5 cm、高5 cm的圆锥形艾塔,放于药饼之上,点燃顶端。患者感到灼热时,可于药饼下加一小棉垫。25~30 min/次,1次/天,1周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3.1 促胃液素水[

9]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半径10 cm、3 000 r·min-1的速度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80 ℃环境保存备用。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促胃液素水平。

1.3.2 症状改善情况

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1 d患者胃液引流总量的差异;记录胃排空、胃管拔除、首次进食时间。

1.4 临床疗效

使用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GCSI

10-11对患者的胃瘫程度进行评估,从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早饱、上腹部胀痛几个方面,按照严重程度分为6个等级:非常严重、严重、中等、轻微、非常轻微、无,分别记录为5、4、3、2、1、0分。分值越高,则胃瘫程度越重。依据干预后患者的GCSI量表得分评估疗效。显效:疗效指数≥90%;好转:疗效指数70%~89%;有效:疗效指数50%~69%;无效:疗效指数<50%。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a=0.05为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胃瘫患者促胃液素水平及胃液引流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瘫患者的促胃液素水平及胃液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促胃液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胃瘫患者治疗前后促胃液素水平及胃液引流量差异对比
Tab. 2  Comparison of the gastrin level and gastric juice drain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组别促胃液素/(ng·L-1胃液引流量/(mL·d-1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n=51) 89.59±5.67 115.29±7.64* 1 264.59±213.45 253.59±50.37*
对照组(n=50) 89.38±6.12 107.64±7.59* 1 286.46±221.34 386.49±62.49*
t 0.179 5.048 0.506 11.779
P 0.429 0.000 0.307 0.000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

Not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5.

2.2 两组胃瘫患者胃排空、胃管拔除、进食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排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排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胃管拔除时间与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胃瘫患者胃排空、胃管拔除、进食时间比较
Tab. 3  Comparison of the time for gastric emptying, gastric tube extraction and first post-operative me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胃排空时间/h胃管拔除时间/d进食时间/d
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n=51) 6.59±1.24 4.79±1.27* 6.19±1.39 8.35±2.16
对照组(n=50) 6.67±1.37 5.39±1.32* 8.16±1.59 12.36±2.38
t 0.08 2.328 6.633 8.870
P 0.759 0.022 0.000 0.000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

Not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5.

2.3 两组胃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4)。

表4  两组胃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Tab.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gastropare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组别显效好转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n=51) 32(62.75) 13(25.49) 6(11.76) 0 51(100.00)
对照组(n=50) 23(46.00) 16(32.00) 8(16.00) 3(6.00) 47(94.00)
Z 0.424
P 0.000

3 讨论

胃部肿瘤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但胃切除术可对胃电起搏点造成损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胃壁组织的完整性,使胃肠协调运动性消失,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

12-13。手术对迷走神经的损伤甚至切除,改变了神经激素与肌源性激素对胃排空的调控,增强了胃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抑制胃的肌电活动,延迟胃排空。此外,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可影响胃肠道功14。多潘立酮是常见的胃动力促进剂,临床上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其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胃肠蠕动,并调节幽门、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促进胃排空。但长期使用多潘立酮可能会增加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部分患者对多潘立酮的反应欠佳。

促胃液素为胃壁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可增强胃肠收缩与肠道蠕动功能。有权威研究以该指标作为实验室指标评估胃肠肿瘤术后胃瘫患者的康复效

15。本研究借鉴该研究将其引用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选取其他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胃瘫患者的促胃液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促胃液素是机体神经内分泌机制调节胃肠功能的重要激素,其水平升高说明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能够更快地使机体启动神经内分泌机制,实现胃肠消化功能的康复。

此外,观察组的胃排空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以及首次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使用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都充分表明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具有改善促胃液素水平及胃肠功能状态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干预方案。

传统医学对胃部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具有独特的理解,胃瘫之症状归于“胃反”“呕吐”“痞满”等疾病范畴。胃部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手术具有创伤性特征,虽能实现对肿瘤病灶的切除,但同时也对正常脏器组织造成损伤,术中出血使得患者气血亏虚,加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使得患者的胃肠功能更加衰弱。气血不足,则全身脏器均不能得到充分濡养,胃肠功能随之下降,加之手术金创损伤胃腑,胃腑之功能便损伤更重,进而出现“胃反”“呕吐”“痞满”等症状。因此,应对胃肠肿瘤术后胃瘫之症须以扶正滋养脾胃气血为主,调理气机,脾胃功能恢复,气机顺畅则百症可消。

对胃肠系统手术患者而言,术后一定时间内需要禁食,故口服中药水煎剂不合时宜。在不宜口服药物时,外治法可发挥功用。烫熨法是源自我国壮医的一种外治法,通过药物的熏蒸作用刺激患者皮肤表层,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气机、补养气血。烫熨法对皮肤的温热刺激可向大脑皮层传递冲动刺激,激活大脑相应功能区域的觉醒与恢复,还可扩张局部皮肤毛囊,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量与深度,使其直达病变部位,充分发挥药效,增强胃肌电活动。惠宁军

16提出,吴茱萸烫熨法结合脐灸能够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状态,促进肛门排气与排便,可见传统医学中的烫熨疗法与脐灸疗法对于促进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确有疗效。

脐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脐中为神阙穴,该穴可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艾灸该穴可补气和胃,隔药饼灸可健脾益气。理气降逆的胃瘫方磨粉后使用黄酒调制,黄酒制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散出,可增强药效。本研究设计的药饼以面圈包裹之,既可避免药物直接填入肚脐带来的过敏风险,还可降低烫伤风险。而延展后的药饼直径达5 cm,加之自制5 cm艾塔,对艾灸方法进行了创新,延长了艾灸的持续时间,减少了皮肤接收的热量,所谓“少火生气”,从而提升了艾灸效果。习永霞

17将电针与脐灸联合应用于妇科患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状态,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胃瘫方烫熨结合隔药脐灸法可缩短胃部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胃瘫治疗时间,改善促胃液素水平,更好更快地促进患者胃肠消化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文艳, 马艳梅, 周立霞. 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 40(11): 672-676. DOI: 10.16021/j.cnki.1007-8622. 2019.11.003. [百度学术] 

2

MEHR S E, BARBUL A, SHIBAO C A.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Auton Res, 2018, 28(4): 411-421. DOI: 10.1007/s10286-018-0519-x. [百度学术] 

3

张丽敏, 于倩, 王清贤. 四花穴隔药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12): 1948-1952. 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19.12.017. [百度学术] 

4

高琪, 吴云桦, 陈南征, . 胃癌术后影响胃瘫发生的多因素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 23(8): 926-930. [百度学术] 

5

刘鹏, 张燕, 吴兴全, . 腹部推拿对老年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9): 2125-2127.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9.09.026. [百度学术] 

6

简惠华, 苏宝连. 中医烫熨治疗急性寒型胃痛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31): 129-130. DOI: 10.14033/j.cnki. cfmr.2019.31.055. [百度学术] 

7

陈敏军, 林谋德, 罗春燕, . 隔药饼脐灸治疗脾胃虚寒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9): 1394-1397. DOI: 10.13359/j.cnki.gzxbtcm. 2019.09.020. [百度学术] 

8

高飞宇.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C].//首届两岸四地中医药循证高峰论坛论文集. 北京, 2015: 329-331. [百度学术] 

9

袁华魏, 王朝晖. 胃蛋白酶原与促胃液素联合检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 22(1): 33-35. DOI: 10.3969/j.issn.1671-038X.2014.01.012. [百度学术] 

10

ARASU S, PARKMAN H P, MAURER A H. Mo1284 impaired gastric fundic accommodation in gastroparesis: relationship to 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 (GCSI) severity scores [J]. Gastroenterology, 2014, 146(5): S-607. DOI: 10.1016/S0016-5085(14)62199-5. [百度学术] 

11

戴玮, 赵航. 胃瘫外敷方结合温针灸治疗胃部肿瘤术后胃瘫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1(7): 715-71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9.07.010. [百度学术] 

12

李卫斌, 何若冲, 赵浩亮.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14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11): 1992-1994. DOI: 10.11655/zgywylc2018.11.056. [百度学术] 

13

张昊龙, 于镇滔, 高子涵, .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5(3): 673-677.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334. [百度学术] 

14

谭雅彬, 周琴, 胡叶, . 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23): 98-101. [百度学术] 

15

FREITAG F B, AHEMAITI A, JAKOBSSON J E T, et al. Spinal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expressing interneurons are controlled by local phasic and tonic inhibition [J]. Sci Rep, 2019, 9(1): 16573. DOI: 10.1038/s41598-019-52642-3. [百度学术] 

16

惠宁军, 闫红霞, 辛彩虹. 吴茱萸烫熨结合艾灸脐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医外治杂志, 2019, 28(5): 26-27. [百度学术] 

17

习永霞, 王莹. 电针配合脐灸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11): 1076-1079. DOI: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11.1076. [百度学术] 

我要投稿 杂志简介 杂志简介 二维码
TOP
×
《肿瘤药学》
《肿瘤药学》编辑部打假维权声明